記者從“兩區”建設五周年科技創新專場新聞發布會獲悉,“兩區”建設以來,本市科技創新領域取得豐碩成果:年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9000億大關,獨角獸企業數量115家,均居全國首位。
中關村(5.130, 0.07, 1.38%)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企業總收入8.74萬億元,綜合排名位居178個國家高新區之首。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楊璞介紹,五年來,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堅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努力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進一步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全球影響力,推動高水平開放取得積極成果。
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已成為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躍上新臺階,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62.9件,同比增長20.4%,增長率創近5年來最高;年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9153.3億元,穩居全國首位;獨角獸企業數量115家,位居全國首位;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企業總收入8.74萬億元,綜合排名位居178個國家高新區之首。
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步伐加快。五年來,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24項重大改革措施全面落地,21項試點政策已在中關村示范區全域推廣;壓茬推進分園三年提升發展行動方案,打造中關村(海淀)生物智造產業園、中關村(大興)細胞基因治療產業園等40家特色產業園;印發“三城一區”統籌聯動與融合發展若干措施,組織北大、清華、國科大等重點院校向“一區”推薦可轉化成果。
科技創新改革舉措成為高水平開放的“關鍵變量”。全國首創重點領域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報備即批準”政策試點,采取全程網辦,較常規審批流程壓縮80%以上,500余家企業受益。在全國率先推出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模式,調動高校院所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出臺支持外資研發中心在京發展的16條措施,累計認定221家外資研發中心,外資研發中心數量能級“雙提升”。激發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動能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中關村論壇已經成為我國面向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國家級平臺,共議前沿科技與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共商全球創新規則與創新治理,促進各國共享全球創新思想和發展理念。
加速營造世界一流創新創業生態和科研環境。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快構建科技企業全周期全鏈條的政策支持和創新服務體系,探索產學研深度融合新范式;加快建設中關村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深化認股權貸、并購貸、人才貸等信貸創新試點,制定促進創業投資發展的政策措施,打造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田”。
楊璞表示,未來將深化實施科技創新國際化提升行動計劃,深化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科技創新合作,深化完善中關村論壇功能,不斷擴大國際“朋友圈”,同時積極謀劃新版制度創新改革建議,加快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