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內家居市場陷入增長放緩、內卷趨勢加劇,一組數據卻揭示了另一片全球戰場的熱度:2024年,歐派海外營收突破 4.3 億元,金牌家居斬獲 3.35 億元,志邦跨過 2 億元門檻。三巨頭單純海外營收已經可以媲美不少定制家居品牌全年的營收。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數據更為這一全球市場競爭態勢增添了幾分熱度,2025 年全球定制家具市場規模預計達 36.8 億美元(263.9 億),2024-2034 年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 5.37%。一場中國定制家居的全球出海潮正悄然影響著行業發展軌跡。
海外三巨頭的隱秘增長線
歐派創始人姚良松曾放言“海外營收不到5億不建廠”,如今距目標僅一步之遙。其2024年34.42%的海外增速背后,是146個國家的銷售網絡和針對不同市場的定制化產品體系。更關鍵的是,僅憑海外業務收入,歐派已超越部分中小定制品牌的國內全年總營收。
志邦則堪稱“隱形收割機”。早早便涉足海外,卻極少高調宣傳。直到2023年曼谷全球戰略發布會,業界才驚覺其業務已滲透北美、澳大利亞、中東、東南亞、非洲等十余國家與地區——從麗思卡爾頓酒店到科威特零售店,工程與零售雙線并進。其增速更在2024年達37.25%,是三巨頭中最迅猛者。
金牌家居的冒險早在10年前已埋下伏筆。2015年國內定制家居正值黃金期,金牌家居卻啟動了國際化戰略。如今泰國制造基地和北美衛星工廠構筑的跨國供應鏈,支撐其海外業務連續五年增長超16%。2024年海外收入3.35億元,占其總營收近10%,成為最不可忽視的海外變量。
硝煙之下,海外三巨頭已然分化出截然不同的出海派系:歐派運籌帷幄,志邦厚積薄發,金牌開疆拓土。
三大派系的海外生存法則
歐派:從容派的“順勢棋局”
手握國內定制行業TOP 1的底牌,歐派出海更像一場精密計算的棋局。當同行在海外建廠時,姚良松堅持“輕資產”路線:在越南、科威特、卡塔爾開設體驗店,卻將生產留在國內。其核心策略是借力中國供應鏈成本優勢,通過RTA(待組裝)模式實現快速交付,避免重資產風險。正如其年報所強調:“針對區域市場特點推出定制化產品體系”——這是巨頭對增量市場的試水。
志邦:隱士派的“無聲穿透”
當歐派登陸海外、金牌在泰國買地建廠時,志邦的海外動作近乎隱形。但翻開財報:連續9年登陸紐約時代廣場大屏,簽約周杰倫為全球代言人,在東京、新加坡開設1400㎡旗艦店。其“隱士”本質是本土化深耕:中標美國、加拿大、卡塔爾等多個國家的標桿項目,是澳洲麗思卡爾頓酒店、卡塔爾瑰麗酒店的指定定制家居供應商,在多個國家工程承包商中擁有良好的聲譽。這種“工程+零售”的BC端雙核驅動,讓其在海外市場形成規模發展。
金牌:銳進派的“重兵布陣”
早在2019年,金牌便投建泰國工廠試水,2024年更在美國達拉斯投建衛星工廠,形成“泰國基地規模化生產+屬地工廠敏捷化響應”的供應鏈雙循環。這種將國內定制家居商業模式向海外復制的重投入,使其成為系統輸出“中國智造”范式的企業。
誰將率先海外出圈?
三大派系正走向戰略深水區:歐派憑品牌勢能和渠道暫居營收榜首,布局海外建廠估計是剩下時間的問題。志邦的工程基因成突圍利器,中標多個國家等工程項目,為其打開渠道市場;而周杰倫代言觸達海外華人群體,形成差異化文化紐帶,打開零售市場影響力。金牌的“生產基地+衛星工廠”模式具有長期潛力。泰國羅勇府基地坐擁東盟關稅紅利,北美工廠解決本地化供應鏈問題。
表面看是三家之爭,實則牽動全產業鏈。定制家居出海已非單打獨斗的戰場,而是邁入“抱團出海、集群協同”的新階段。 過去單兵作戰的模式,讓企業在海外營商時屢遇本地化供應鏈缺失、政策法規“盲區”、市場信息孤島等壁壘,如今亟需凝聚產業力量、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破局,方能全面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與話語權。
2025年,這一趨勢已清晰顯現,博洛尼、詩尼曼、百得勝、卡諾亞等品牌宣布參加印尼國際定制家居展。廣州定制家居展更在馬來西亞設立“馬中定制家居專區”,帶領定制家居行業集群出海。而東南亞城鎮化率將在2030年達55%,基建投資超1.5萬億美元——這塊蛋糕遠非三家企業能瓜分。
海外三巨頭競爭本質是三種國際化范本的角逐:歐派的品牌輸出、志邦的文化滲透、金牌的制造遷移。這場戰役的勝負或許不再是單家企業的營收數字。三家路線終將匯流成同一趨勢: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定制”的全球供應鏈高地,正在被它們合力托起。
巨頭們在前線肉搏,而中國定制家居的全球時代,已隨著曼谷的工廠、迪拜的展廳、紐約的廣告屏,悄然降臨。